绩溪县有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共87处,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,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,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,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。
绩溪县国家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
序号 | 保护级别 | 保护单位名称 | 时 代 | 所在地 | 备注 |
1 | 国家 | 龙川胡氏宗祠 | 明—清 | 瀛洲镇龙川村 | 1988.1.13公布 |
2 | 国家 | 奕世尚书坊和胡炳衡宅 | 明-清 | 瀛洲镇龙川村 | 2013.3.5 公布 |
3 | 国家 | 上庄古建筑群 | 明-清 | 上庄镇上庄村 | 2013.3.5公布 包括胡适故居、胡传旧居、胡适私塾、胡开文旧居、胡开文纪念馆、胡寿基宅、敦履堂 |
4 | 国家 | 徽杭古道绩溪段 | 宋—清代 | 伏岭镇江南村 | 2013.3.5 公布 |
5 | 国家 | 绩溪文庙 | 元-清 | 县城内 | 2019.10.16 |
6 | 省级 | 旺川太平天国壁画 | 清代 | 上庄镇旺川村 | 1961.9.8公布 |
7 | 省级 | 胡家村遗址 | 新石器时代 | 长安镇庄团村 | 1961.9.8公布 |
8 | 省级 | 霞间窑址 | 五代-宋 | 华阳镇霞间村 | 1989.5.27公布 |
9 | 省级 | 进士第坊 | 明代 | 长安镇冯村 | 1989.5.27公布 |
10 | 省级 | 周氏宗祠 | 清代 | 县城内 | 1998.5.4公布 现为三雕博物馆馆址 |
11 | 省级 | 明伦堂考棚 | 清代 | 县城内 | 2012.6.21公布 |
12 | 省级 | 五教堂 | 明代 | 县城内 | 1998.5.4公布 |
13 | 省级 | 汪氏住宅 | 清代 | 瀛洲镇汪村 | 1998.5.4公布 |
14 | 省级 | 湖村民居(余社旺宅、章祖望宅、章祖强宅、章秀珍宅) | 清代 | 伏岭镇湖村 | 1998.5.4公布 2012.6.21湖村章氏宗祠并入 2019.4.9木子堂并入 |
15 | 省级 |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 | 明—清 | 家朋乡磡头村 | 1998.5.4公布 |
16 | 省级 | 石家村古建筑群 | 清代 | 上庄镇石家村 | 2004.10.28公布 |
17 | 省级 | 中正坊 | 宋-民国初 | 县城内 | 2012.6.21公布
|
18 | 省级 | 磡头村节妇坊 | 明代 | 家朋乡磡头村 | 2012.6.21公布 |
19 | 省级 | 瀛洲章氏宗祠 | 清代 | 瀛洲镇瀛洲村 | 2019.4.9公布 |
20 | 省级 | 坦头汪氏宗祠 | 清代 | 长安镇坦头村 | 2019.4.9公布 |
21 | 省级 | 下溪王氏宗祠 | 清光绪八年 | 板桥头乡下溪村 | 2019.4.9公布 |
22 | 省级 | 仁里下祠堂 | 清代 | 瀛洲镇仁里村 | 2019.4.9公布 |
23 | 省级 | 伏岭佰公祠 | 清代 | 伏岭镇伏下村 | 2019.4.9公布 |
24 | 省级 | 石门周氏宗祠 | 清代 | 扬溪镇石门村 | 2019.4.9公布 |
25 | 省级 | 西山古民居群 | 清代 | 县城内 | 2019.4.9公布 |
26 | 省级 | 魁星阁和南山桥 | 清代 | 上庄镇石家村 | 2019.4.9公布 |
27 | 省级 | 石门古戏台和太尉庙 | 清代 | 扬溪镇大石门村 | 2019.4.9公布 |
28 | 省级 | 方祠文昌阁 | 清代 | 县城内 | 2019.4.9公布 |
29 | 省级 | 胡祠文昌阁、石狮、石雕栏板 | 清代 | 县城内 | 2019.4.9公布 |
30 | 省级 | 扬溪酒厂遗址 | 清代 | 扬溪镇扬溪村 | 2019.4.9公布 |
31 | 省级 | 陈凤仙明代住宅 | 明代 | 临溪镇孔灵村 | 2019.4.9公布 |
32 | 省级 | 龙源鹤岱文星桥 | 明代 | 瀛洲镇燎原村口 | 2019.4.9公布 |
33 | 省级 | 德锦汪氏宗祠 | 清代 | 伏岭镇德锦村村中央 | 2019.4.9公布 |
34 | 省级 | 邵作舟故居及其墓园 | 清代 | 伏岭镇伏上村101号左侧 | 2019.4.9公布 |
1、龙川胡氏宗祠
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坐落在绩溪县瀛洲乡龙川村。东晋司马常侍胡炎镇守歙州时,羡其山水清丽,于咸康三年(337)举家迁居于此。宗祠始建于宋,明嘉靖间兵部尚书胡宗宪进行大修,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)再度大修。今建筑主体及雕饰艺术,仍保持了明代徽派建筑艺术风格,线条粗犷,作风淳朴。宗祠坐北朝南,砖木结构,三进七开间,由影壁、平台、门楼、庭院、廊庑、享堂、厢房、寝室、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,总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。宗祠平面由前至后,依次递增高度。墙体基部是2米高的矩形花岗岩石,其上是高大矗立的封火墙。在阶梯状马头墙角两侧,施以彩绘。梁架抬梁、穿斗两式并用,明木伏、草架各尽其能。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,匀称严谨,蔚为壮观。门楼重檐歇山式,由二十八根立柱和三十三根月梁构成梁架结构。斗拱承挑屋檐,戗角腾空,脊吻架云。仪门上彩绘尉迟恭、秦叔宝两门神,石鼓相依,大狮对峙。享堂是宗祠的主体部分,由四十八根立柱和五十四根梁枋构成,明间采用减柱造,上首设置祭龛,上方悬挂光择王书赠的双龙祥云匾。明间四大金柱上,有两副楹联。东、西厢房天花板施以彩绘,富丽华贵。寝室为祧祖、小祭和管理人员办公之用,上下两层,中设暗阁,檐柱上贴以竹编楹联。宗祠集徽派木、砖、石三雕及彩绘之大成,然以木雕最为精湛,有“木雕博物馆”之称。梁枋、斗拱、博风、雀替、枫拱、驮峰、平盘斗、替木、叉手、木鬲扇、柱础、梁脐上,均有精美雕刻。门楼的额枋上,雕饰作战场面,千军义勇,万马驰骋,气势磅礴。享堂东西两序的木鬲扇,用浮雕技法,将荷花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高贵品格刻划的淋漓尽致,祭龛前首一排木鬲扇,则是“百鹿图”。鹿之造型逼真,姿态各异,其高超的雕刻技艺,可谓“天工人可代,人工天不如”。 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保护范围:东40米、南50米、西30米、北25米;控制地带:东、南、西、北各200米。
2、江南第一关隘(徽杭古道)
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绩溪县伏岭镇江南行政村村东1.5公里处。关隘海拔424米,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。关名相传为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所题(一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题)。这里山峦突兀,绝壁嶙峋,危岩幽谷,南北峥嵘。关麓建亭,蓄力备登。1400余级踏步,面积约3195平方米,蜿蜒崎岖而上。关隘上,六根盈尺见方的大石条,横架南北天然柱石上,东西两楣分别镌刻“徽杭锁钥”和“江南第一关”字样,为清同治二年(1863)所建。关门东侧有一石砌茶亭,亭楣镌“履险如夷”,为民国二十一年(1932)所建。关顶东侧,立有八角如来石柱一根,高2米,每面均刻有“南无妙身如来”等文字。据《关东茶亭古道纪事碑》载,南宋宝佑丁巳(1257)六月,邑人胡旦随山势开凿磴道,以便行旅。元、明时曾重修。2013年被公布为国保单位,保护范围:岩口亭至永来村20公里,建设控制地带:古道两旁200米。
3、奕世尚书坊和胡炳衡宅
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奕世尚书坊坐落在绩溪县瀛洲乡龙川村。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。仿木结构,三间四柱五楼,高10米,宽9米。主体结构由四根立柱、四根定盘枋和七根额枋组成。气势磅礴,蔚为壮观,整体结构用侧角做法,向内收敛。四大柱子抹去棱角。南北两向,各有抱鼓石护之。坊顶为歇山式,用茶园石石板雕凿而成,由斗拱支撑并挑檐。各正脊两端,鳌鱼对峙,明间正脊中置火焰珠。主楼正中装置斜式“恩荣”匾,匾之四周盘以双龙戏珠纹。其下方花板南北两面,分别镌书“奕世尚书”和“奕世宫保”。书法遒劲流畅,为明代书法大家文征明手书。四根定盘枋起线两道,再饰以莲瓣纹。梁柱接点处用花牙子雀替装饰。额枋图案异常精美,采用浮雕、镂刻、圆雕等工艺,刻划成昆鸟鹏展翅、仙鹤腾飞、太狮滚球、双龙戏珠等画面。布局超凡,立意悠深。尤其是北向中额枋的画面,更为神奇,山、水、亭、台、楼、阁、榭、桥,无一不有;文武百官,悠哉游哉,各行其好,或弈林决雄,或书海探宝,或独钓河畔,或互论阴阳。雕刻技艺精湛,堪称无双。该坊为户部尚书胡富、兵部尚书胡宗宪而立。胡富,字永年,成化戊戌科进士。任官间,“遇事果敢,执法尤坚” 。后告老还乡。胡宗宪,字汝贞,号梅林,谥号襄懋。嘉靖戊戌科进士。任官间,恰适倭寇猖獗,宗宪“运筹帷幄,辑剿兼施,率之刈群凶。海内静溢,厥功至伟”。保护范围:东3米、南12米、西3米、北至龙川溪北侧;建设控制地带:保护范围以外东、南、西、北各300米。
胡炳衡宅占地面积180平方米,坐北朝南偏东5度,硬山屋顶,砖木结构,前厅后室,四围封砌马头墙建筑法式。该宅前厅在六十年代被火烧毁,二00四年在原基址上修复,为前后两部分,前部分东、西两次间各设房间一个;后部分敞开,不设楼。后室在1997年维修,为三层楼三开间,前檐有一天井。室内撑拱、雀替等木构件雕饰精美,是典型的徽派住宅。该宅从建筑格调来看,当属清代中后期建筑。徽商胡炳衡与其子胡增钰(胡锦涛同志的父亲)常年经商在外,是我县晚清与民国期间的徽商典型代表之一,他们为徽商经济与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。胡炳衡故居是历史文化保护区龙川村的重要文化内涵之一。保护范围:东、西山墙外20米,南为40米,北20米;建设控制地带:保护范围外东、南、西、北各20米。
4、上庄古建筑群
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含胡适故居、胡传旧居、胡适私塾、胡开文纪念馆、胡开文旧居、胡寿基宅和敦履堂七处单体建筑。
胡适故居坐落在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适之路28号。胡适(1891-1962),字适之,行名洪马辛,别号自胜生、藏晖主人。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,文化名人。曾先后获得35个荣誉博士学位,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。胡适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),由两个三合院组成前后两堂,二楼前后通转。坐北朝南,建筑面积300平方米,硬山屋顶,马头墙封砌。大门前有一庭院,大门用水磨青砖雕凿砌筑,翼角腾空,鳌鱼展翅。四块砖雕梁驮,其内容为:刘备招亲、姜子牙钓鱼、三顾茅庐和太白醉酒。雕刻繁简相宜,制作工巧精良。前堂面阔三间,明间为客厅,东西各设上房。西上房曾为胡适小时住房和结婚之新房。后堂布局同前堂,但规模略小,东侧有厨房。故居内的木鬲扇、窗栏板,均为平底阴刻兰蕙图。雀替、斜撑等都有精美雕饰。这些雕刻,皆出自胡开文墨模雕刻大师胡国宾之手。胡适先生的家书手稿、著作、照片、遗物及有关资料百余件,将分别在南向书房、东楼房、西轿厅内展出。保护范围:胡适故居庭院外东1.6米、南1.8米、西1.6米、北1.8米;建设控制地带:保护范围外东28米、南80米、西72米、北28米。
胡传旧居 2004年10月升为省保并入胡适故居,该宅坐落在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环村南路120号,胡传与胡适父子二人都秉承家学,各有建树。胡传青壮出仕,追随晚清名将吴大澄,效忠清廷,在晚清军政诸方面具有一定的知名度。胡适先生更是一代文化巨人,他的学识与贡献为海内外各界人士共为仰慕,他是我国近百年以来文坛上的特大贡献者之一。胡传旧居地处上庄村西南侧大路边,此宅坐北朝南,外观古雅朴拙,是清代中前期建筑物,占地面积145.80平方米,单屋建筑,上下对堂,由前厅、天井、正厅、上下东西厢房以及厨房与其它附房等部分组成,此宅保留基本完整。此宅各部分结构朴拙粗犷,给人感觉古韵浓郁、异常庄重。保护范围:东、南、西、北各10米,东至胡时济楼房,南至水圳、菜园,,西至胡明文正屋,北至胡寿基、胡善敏屋,控制地带:东、南、西、北各20米,东至汪秋时屋,南至胡家点正屋,西至胡就生正屋,北至胡云兵正屋。
胡明文宅(胡适私塾)该宅坐落在上庄镇上庄村环城南路121号,总面积140平方米,为清末建筑。该宅坐北朝南,砖木结构,硬山屋顶,穿斗式梁架,方砖地坪,前后两进,设天井,二层楼,呈前堂后室布局。该宅堂屋前有一庭院,大门内铺筑条石甬道,两侧有花台。屋内的装饰木雕构件均雕有图案。该宅为胡适先生小时候读书的私塾。胡适私塾的保护范围:东、南、西、北各10米,东至胡万元屋,南至胡万元厨房、胡明文楼房,西至胡连起附属房,北至叶根海正屋。建设控制地带:东、南、西、北各20米,东至胡万元附属屋,南至胡明文猪圈,西至柯彩芝正屋,北至汪安林屋。
敦履堂坐落在上庄镇上庄村柏枝路49号,占地面积145平方米。该建筑坐西北朝东南,砖木结构,上下对堂,二楼通转,砌封火墙,中置天井,丁头拱、月梁、鹰嘴柱、芦苇墙、楼板下置以搁栅等建筑特征,具有明显的明代风格,正屋中间上方悬“敦履堂”额匾,该建筑在清初有过较大的维修,建筑保存基本完整,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。保护范围:东、南、西、北各10米范围内,东至胡家永安正屋,南至胡家点正屋,西至胡就生正屋,北至胡云兵正屋。建设控制地带:东、南、西、北各20米范围内,东至胡兆云正屋,南至胡生发、胡国林正屋,西至胡恩庭正屋,北至胡振辉正屋。
胡开文故居及其纪念馆坐落在上庄镇上庄村,坐东朝西。胡开文名天注,他开创的“开文”墨业举世闻名。该宅前后两进,砖木结构,硬山屋顶,抬梁、穿斗并用式梁架,面阔三间,进深六间,占地面积140.5平方米。大门门楼为中西合壁式,前堂是厅式并设拱轩,后室设楼并通转于前堂。整幢建筑结构完整。
胡开文纪念馆,总面积210平方米,为清代建筑,坐西南朝东北,面阔三间,进深六间,二楼通转,砖木结构,外围封火墙,该建筑保存完好。现在的主人为胡开文的嫡系后裔,自发办起了胡开文纪念馆,陈列着胡开文自制的各式墨,供游人参观。胡开文旧居的保护范围:东、南、西、北各5米;建设控制地带;东30米,南10米,西12米,北10米。胡开文纪念馆的保护范围:东、南、西、北各5米;建设控制地带;东20米,南20米,西12米,北10米。
胡寿基宅胡寿基宅坐落在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适之路25号,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胡适故居仅20米之隔。宅建于民国年间,占地面积315平方米,坐北朝南,砖木结构,抬梁、穿斗並用式梁架,硬山屋顶,方砖墁地,主搂平面呈“亚”字形,中设天井。该宅做工考究,内外装修统一协调,砖雕门罩细腻精致;槅扇、矮窗、撑拱、雀替件件完美。步入该宅如同进入一座民间雕刻艺术博物馆,该宅主楼前是庭院,庭院两侧建有偏房,主楼的东西两向有小楼各一座,这些单体建筑紧紧相依,组合成一个小小的建筑群,显得古朴、精致。该宅是我县至今保存最完整、技艺水平极高的古代民宅,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从发展的眼光来看,胡寿基宅将会在我县文物保护事业中产生积极的作用,成为研究徽派古民居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。保护范围:东、南、西、北各10米;建设控制地带是保护范围以外东、南、西、北各20米。
5、旺川太平天国壁画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在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内的墙壁上。从九思堂东厢房《攻城图》始经大门两侧墙壁,至西厢房《天神图》止,共七幅。1860年前后,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进入徽州一带活动,曾一度驻扎于此。壁画就是这些太平军将士所绘。主图《攻城图》,画的是清军防守的城池一座。其余六壁有太平军进军以及神怪小说故事、俚歌、题字等。壁画运用线描勾绘,不作色。作者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,将太平军将士肉搏登城,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封建统治者败北乞降的没落丑态,作强烈对比,表现出革命势力摧枯拉朽、战无不胜的巨大威力。保护范围为东16米、南6米、西4米、北6米,建设控制地带为东、南、西、北各40米。
6、胡家村遗址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绩溪县长安镇庄团村。面积约5000平方米。1951年发现印纹陶片、磨制石器等遗物多件,遂定名为胡家村遗址。它是皖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存,对以后江南的考古发现具有指导意义。该遗址的文化层1—2米,包含物有磨制石器和陶片。石器主要有穿孔石斧、石镞、石凿、石锥、石锛、石刀等,制作工整,磨制精良,陶片以印纹陶为主,灰、红两类,纹饰有席纹、回纹、几何纹、波浪纹、篮纹和雷纹,泥质较粗、火候较高、厚薄不匀。器型主要有鼎、壶、等生活用具和陶纺轮。在遗址附近的水楂山、坦头、瑞川等地,也均有磨制石器出土,证实这一带在新石器时代有过相当规模的人类活动和文明创造。保护范围为以遗址正中为基点东、西各25米;南北各50米,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。
7、霞间窑址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在绩溪县华阳镇霞间村南,已发现五处:姑嫂塘、对面窑、栗树下、陈家湾和黄金坦,为古代窑群。霞间窑开创于五代,面积8000平方米,均竖向修建在土丘上,属龙窑系。文化堆积层1—2米不等。其产品种类繁多,以瓷器为主,也有少量的陶器。瓷釉分青瓷和黑瓷两种,施釉均匀,色泽晶润,有细碎开片。胎色深灰,胎质坚密。器型有碗、盘、盏、钵、执壶、油壶、花瓶等。花纹装饰以素面为主,一些碗、盘口沿刻成葵花式,壶身大多做成瓜棱形。执壶的手上模印出带状花纹,造型和谐优美。陶器主要有青釉陶、红陶和灰陶。器型有碗、钵、盆、罐等。该窑烧造方法绝大多数器物用窑柱支烧,部分碗、盘等用匣钵装烧。碗与碗之间用5~9个长条支钉托起,痕迹明显。自霞间窑发现后,该县又相继发现了十亩园、巷口、湖里、梅树坦、孔灵等窑址。这些窑烧造的产品与霞间窑产品大同小异。证明这里当时的制瓷业极为繁荣。2005年绩溪县政府对绩溪西区进行开发,黄金坦、栗树下、陈家湾三处窑址在开发时被完全破坏,现已经不存在,现存对面窑和姑嫂塘,保存完好。保护范围为窑址本体北侧10米、西侧20米、东南弧形扇面外围30米,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。
8、进士第坊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坐落在绩溪县浩寨乡冯村。《冯氏宗谱》载:唐咸通六年(865),歙州刺史冯子华的长子延普路过这里,爱其山明水秀,遂筑室定居。冯村地灵人杰,曾出过不少保人显宦。有皇赐府第七幢,恩荣牌坊六座,还有八座华表,十三座古桥,具有浓郁的古朴典雅的文化气氛。进士坊建于明成化十五年(1479)。仿木结构,三间四柱五楼,高8米,宽8.2,通体为花岗岩石雕凿而成。梁枋用浮雕工艺,饰以双龙戏珠,祥云织锦,鸿鹄腾飞,骏马驰骋,麒麟降福,平安如意等图案。刀法娴熟,线条奔放。该坊结构精良,比例均衡,雕饰淳朴,气势雄伟,为明代石构牌坊之上品。此坊为冯王容而立。冯王容,字时鸣,冯村人,成化戊戌进士。授福州府推官,擢兵部车驾司主事。为政有声,廉洁奉公。保护范围为坊基东、西、南、北各5米,控制建设地带为东、西、北各30米;南到小河南岸。
9、周氏宗祠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坐落在绩溪县华阳镇良安路曹家井39号。坐西朝东。由影壁、门楼、庭院、廊庑、正厅、庭院、寝室七大部分组成。寝室已被改建为平房。现存建筑面积1156平方米。该祠始建于明代,清乾隆三十四年(1769)扩建,至四十一年竣工。规模宏大,蔚为壮观。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,面阔七间,进深两间。仪门两侧,石鼓对峙,上方悬挂“周氏宗祠”匾。门楼后为庭院,中设甬道通向正厅,两边皆用青石条铺面。廊庑面阔五间,进深一间。正厅面阔五间,进深四间,硬山屋顶,斗拱挑檐。用材硕大,做工讲究。明间上方高悬“道国世家”匾。额枋、梁驮、平盘斗、扶脊木、雀替、替木等均有精美雕刻。刀法古朴有力,线条遒劲豪放,画面典雅生动。庭院的石刻栏杆,更是石刻上品。圭角、栏板、望柱、寻杖均用细腻的青石雕凿而成。栏板上画面,或丹凤朝阳,或松鹤益寿,或杜鹃唱梅,或鸟语花香,或平安如意,或福禄双全。件件巧夺天工,令人叹为观止。1996年绩溪县人民政府依托周氏宗祠建立三雕博物馆,并且对外开放,1998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。
10、绩溪文庙和明伦堂考棚
绩溪文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坐落在绩溪县城内良安路中部西侧。文庙始建于宋代,元至元庚寅(1290)毁于兵燹。至大戊申(1308)邑宰张纲倡导重建,明正德九年(1514)重修,清康熙至嘉庆,历代均有修葺。“其庙貌尊严,亭宇整饬,规模甲于江南”文庙由大成殿、廊庑、台明、神库、庙门、尊经阁、斋房、泮池、泮宫坊、棂星门等十大部分组成,坐北朝南,以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。大成殿面阔、进深皆为15米,建筑面积260平方米。重檐歇山式屋顶,正脊为三路花砖砌筑,两端饰以鳌鱼,脊中置葫芦顶。木结构运用明木伏,草架并用之做法,以斗拱承挑屋檐。明木伏以下的木构件,均为彩绘鲜艳夺目,富丽华贵。明间上首高悬“万世师表”匾,其下设祭坛。东西两庑各十三间,单坡屋顶,柱、梁、枋等构件亦均有艳丽的彩绘。绩溪文庙的彩绘艺术为皖南所罕见。绩溪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(1155),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毁于兵燹。明正德七年(1512)重建,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)、光绪八年(1882)两度重修,1990年再修。1998年5月4号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明伦堂考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坐落在绩溪县城区适之路北端绩溪中学校园内。坐北朝南,由门厅、庭院、候考厅、考棚、明伦堂等几大部分组成。建筑面积375平方米。门厅正面三间,八字形,中开大门,石鼓东西对峙。门厅后向为廊。候考厅面阔五间,进深二间,硬山式屋顶,山墙封砌马头墙。满堂柱穿斗式结构,用挑檐枋承挑出檐。雀替、梁驮、斜撑等饰以雕刻。考棚在候考厅后东西两侧,正面朝庭院,各有若干单间组成。正面及隔墙,分别装置木鬲扇和皮门。是安徽省现存仅有的古代考场实例。2012年6月21日升为省保合并入省保绩溪文庙。
11、五教堂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坐落在绩溪县华阳镇城区东大街70号。以中轴线布局,东西对称。坐北朝南,由前、中、后三部分组成。前一部分为门厅,面阔五间,进深两间,东西是房,后有庭院。中间部分是该宅的主体客厅,面阔五间,进深四间,东西两厢设有上房。后部以一狭长天井和东西厢房组成三开间,与客厅紧连。总面积288平方米,屋顶为硬山式,山墙脊上叠砌高低四级的风火墙,俗称“马头墙”。“粉墙矗矗,鸳瓦鳞鳞”是其外观的艺术概括。柱础为履盆式,上垫莲瓣纹柱木质,支撑着粗大的梭柱。梁主接点处采用丁头拱装置。蜀柱下的梁驮,雕刻成一朵朵内卷外翻,惟妙惟肖的莲花,叉手则以云龙纹装饰,与人字轩顶相互增辉。木鬲扇、槛窗为方格网花心,绦环板和裙板不事雕刻,朴实大方。山柱距墙体达一米余,为明代建筑所罕见。199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12、汪氏住宅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坐落在瀛洲乡汪村,总面积326平方米。该建筑在布局上别具一格,具有园林味。大门有砖雕门罩装饰,经条石巷到圆门,入圆门为一院落,设影壁,饰书卷式砖雕。进一小门进入水厅兼书斋房。主体建筑坐北朝南,面阔三间进深七间,建筑面积为238平方米。上下对堂,二楼通转,硬山式屋顶,外围封火墙。建筑内之木鬲扇、斜撑、雀替、驼峰均饰以技艺精湛的雕刻。是晚清徽派建筑的代表作之一。1998年5月4号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13、湖村古民居群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坐落在绩溪县伏岭镇境内,湖村古民居素以砖雕门罩著称面世,尤以余社旺、章祖旺、章祖强、章秀珍等四户者为代表。这些砖雕门罩的风格内容各不相同,就工艺水平而言,可谓精美绝伦,巧夺天工,为传统徽派所罕见,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。1998年5月4号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章氏宗祠2012年并入湖村古民居群,坐落在伏岭镇湖村,总面积867.5平方米,为清代建筑。该祠堂为前、中、后三进,坐西朝东,前进门楼为歇山式屋顶,抬梁、穿斗並用式梁架,三合土地坪,砌封火墙,仪门彩绘秦叔宝、尉迟恭,其后是庭院、廊庑,廊庑面阔三间,进深一间,设拱轩,庭院条石铺筑。中设甬道,享堂面阔三间,进深三间,前步设人字轩。抬梁、穿斗並用式梁架,三合土地坪。其后庭院,南北端设台阶登上寝楼,寝楼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前檐有石雕栏板,明间悬挂“文魁”、“武魁”匾额,北山墙前端开一边门,饰垂花式砖雕门罩,祠堂保存完整,文物价值较高。1997年被绩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12年6月21日升为省保合并入省保湖村民居。
14、许氏宗祠及听泉楼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坐落在绩溪县家朋乡石勘头村中央。许氏宗祠面积为335平方米。该祠坐东南朝西北,面临涧溪。面阔七间,进深四间。硬山式屋顶,外围封火墙。方砖墁地。棱柱,丁头拱,垂莲柱,荷花驼峰,卷云叉手,月梁下肚饰以雕刻。该祠系明中叶以前所建。是传统徽州至今仍保存的明代祠堂建筑的上品,实为罕见。听泉楼与许氏宗祠相隔十米许,占地面积30平方米,听泉楼分上下二层,基脚呈长方形,面临涧溪,设美人靠,并悬挂匾曰“听泉” ,歇山式屋顶,中部有腰檐,可登楼凭眺。其雀替、斜撑、驼峰饰以雕刻。面临涧溪的两大戗角上悬挂风铎。为古村落石勘头的“画龙点睛”之笔。1998年5月4号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15、石家村古建筑群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石家村古建筑群位于绩溪县上庄镇境内。石家村传统规划意识浓厚,构律规整,街巷纵横笔直,有如棋盘,故有“棋盘村”之称。石家村的建筑格局在皖南古村落中独一无二,具有特别的保护价值。石家村是北宋开国元勋石守信后裔石荣禄于元末迁此建村,聚族而居形成的自然村落,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。村庄背山面水,民房皆北向,一则因地制宜,二示不忘甘肃祖先。村呈棋盘形,整齐方正,巷路纵横,街巷用条石铺成,其一侧设有露明水圳。村庄西首有石氏宗祠;村前桃花溪清澈见底,拱桥横跨溪上,街巷两端皆设巷门,晨启暮闭,宛若城堡。各户庭院栽石榴树,象征姓氏。村落后南山有祖墓,墓旁古松一株,名为“抱祖松”。祠前方塘半亩,中筑石坛,上植古柏翠竹。是为石守信帅印之象征。石家村现存古民居五十多幢,以魁星阁、成德堂、石家村1号、5号、12号、25号、42号、2号、35号、8号、13号、11号为代表,这些古民居是石家村人文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们的建筑风格基本相同,房子上下对堂,中设天井,二楼通转,房内的槅扇、撑栱、雀替、驼峰、门楣及窗栏板等木雕构件雕刻都很精美,为难得的古建筑群。2004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保单位。
16、中正坊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坐落在华阳镇西大街58号,总面积12.28平方米,为明~民国建筑。中正坊俗称“四门川”,据《徽州府志》、《绩溪县志》载,宋代营建县治时,测定此地为中心点,并建此阁。现存四门川的四大门券为明代特征,而木结构及屋顶均为民国时期的特征。中正坊,平面呈方形,上下两层,四门用砖拱券,高2.84米,条石铺砌通道。南北落檐高6.77米。屋面铺设望砖,小瓦覆盖,硬山式屋顶。木结构简单,四向檐下均有格窗,未有雕饰,朴素大方。东、西、北三向墙匾中,以墨写有行楷“中正坊”三字,两向墙匾中以墨写有该坊的历史及修葺等内容。该坊是绩溪县历史的研究的重要载体,2012年6月21日公布为省保单位。
17、石勘头节妇坊
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坐落在家朋乡石勘头村,建于明嘉靖丁酉年(1537)。该坊坐东南朝西北,四柱三门五楼,麻石仿木结构。通高8米,面宽8.4米,进深2.45米,占地20平方米。该坊为旌表故氏许保妻章氏而立,主楼正中置有“恩荣”匾,其下方花板西北方镌有“节妇坊”三字,其建筑艺术及雕刻水平较高,具有明代特征,是明代牌坊的重要代表,2012年6月21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